重阳节的作文600字

时间:2024-01-13 23:33:38
【精华】重阳节的作文600字合集7篇

【精华】重阳节的作文600字合集7篇

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写过作文吧,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、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。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600字7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1

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。换句话说,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。此习,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,光绪《惠州府志》亦有记述。

纸鹞亦现在的风筝。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,五代之前,北方习惯称“纸鸢”,南方则多叫“鹞子”,惠州的“纸鹞”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,且有“南北混合”的味道。

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,初型均是鸟类。相传公输般(鲁班)“削竹为鹤,成而飞之”,“作木鸢以窥宋城”。这里的“竹鹊”“木鸢”,就是代风筝的雏型。不过,当时没有纸,只能用竹木制成。清人笔记中说“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,以牛皮制风筝一具,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,其声悲怨,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”。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,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。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,始有纸制风筝,出现了“纸鸢”和“鹞子”的称谓。“风筝”之名的出现,据记是出现在五代,《询刍录》记曰:“风筝,即纸鸢,又名风鸢。初,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,引线采风为戏,后于鸢首以竹为笛,使风入竹,声如筝鸣,俗呼风筝。”唐以后,风筝盛行,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,宋 ……此处隐藏4328个字……p>晚饭过后,我坐在院子里,仰望着辽阔又神秘的夜室,冰盘似的冷月高悬空中,耳边闻得水龙头的水哗哗地唱着歌,我好奇地转过声,只见一个高高个头,上身略微前倾。瘦瘦的身材,头发有些花白的爷爷在打水,准备洗脚,准备为劳累了一天的双脚清洗一下,看者年迈的爷爷吃力的样子,我再也坐不住了,我一步跨向前,对爷爷说:“爷爷,我来帮你洗脚吧。”爷爷怔住了,他怀疑自己听错,一向以“小懒猫”自称的我会想出帮爷爷洗脚。爷爷推辞道:“不用了,爷爷的脚啊,每天泡在泥土堆里,臭着呢。”我撒娇地说:“不吗,我要洗。”爷爷拿我没办法,便同意了。

我让爷爷坐在凳子上,然后端来水,爷爷小心翼翼地把那双为了劳动而磨砺地粗糙地脚放在水里,我随手拿起手巾浸湿,然后在爷爷的脚上搓。洗着爷爷那些已磨出茧的脚。一幅幅浮现在我的眼前。

记得那秋那雨。我去阿姨家小住,爷爷来送我,没想到在等车的时候,天空中下起了绵绵细雨,一股股秋风吹来冻得人直发抖,我看了看爷爷,爷爷正皱着眉头,踮着脚,伸着脖子向车来的方向望着,显得十分着急,这时候,雨更大了。“呐,我真是老糊涂,忘了给你带最爱吃的橘子了。”爷爷拍了一下大腿,说,“你等着,我马上回去拿。”爷爷说着转身回去了。我忙说:“爷爷,快来,别去了!”我不说还好,一说,爷爷的步子更快了,我望着爷爷的背影,感到很惭愧。可恶的天,雨更大了,汽车在雨中出现了,我回过头焦急地看着回家的路,雨幕中突然出现了爷爷蹒跚的身影。我的泪在眼眶里一个劲儿地打转。我大声喊:“爷爷,您别跑了,橘子我不要了,您当心摔着。”爷爷似乎什么也没听见,仍旧非常吃力地跑,我知道爷爷已经六十多岁了,身体也不太好,现在为了给我带上最爱吃的橘子,他竟然……“哗啦”一声把我从回忆中唤了回来,爷爷早已洗好脚。

《【精华】重阳节的作文600字合集7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